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代茶饮用黄芩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代茶饮用黄芩的栽培和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Used as Tea Substitut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1T 325-2019 代茶饮用黄芩栽培技术规程》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发布的关于代茶饮用黄芩种植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黄芩的栽培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定,以确保其质量和产量。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标准要求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的优良品种。在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精选和消毒处理。具体做法是将种子放入4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12小时,然后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分钟,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备用。这样可以有效预防苗期病害的发生,提高发芽率。
二、整地施肥
种植地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壤土。在耕翻土地时要深耕细耙,做到地平土碎。基肥施用量为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15公斤。施肥后要充分混匀土肥,使肥料均匀分布在耕作层中。
三、播种方法
黄芩一般采用直播方式。春播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播时间为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播种前要先开沟,沟深约2厘米,行距30厘米。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压实,再覆盖一层稻草保温保湿。每亩播种量为0.75公斤。
四、田间管理
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保证全苗。苗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积水。当幼苗长到5-6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定苗,株距保持在20厘米左右。生长期间要定期除草松土,防止杂草争夺养分。每年追肥两次,分别在苗期和开花前期进行,每次每亩施尿素10公斤。
五、病虫害防治
黄芩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白粉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等。预防措施包括合理轮作、清洁田园、选用抗病品种等。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防治。例如,可以用波尔多液防治白粉病,用阿维菌素乳油防治蚜虫。
六、采收加工
黄芩一般在栽植后的第二年秋季采收。采收时要选择晴天,避免雨天操作。挖取全株后去掉泥土和枯叶,将根部洗净晾晒至半干,然后捆扎成束继续晾晒至完全干燥。干燥后的黄芩根色泽金黄、质地坚硬,即可作为药材使用。
以上就是DB1301T 325-2019代茶饮用黄芩栽培技术规程的重要内容解读。遵循这些规定,可以有效提高黄芩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