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针叶天蓝绣球组培繁殖的基本要求、外植体选择与处理、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移栽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针叶天蓝绣球的组培繁殖技术指导及相关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issue Culture Propagation of Cerastium arvense subsp. neglectu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2539—2019 针叶天蓝绣球组培繁殖技术规程》是一项黑龙江省地方标准,对针叶天蓝绣球的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
标准中明确指出,外植体应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枝条作为材料。在具体操作上,要求将采集后的枝条立即置于清水中清洗干净,并去除多余的叶片和杂质。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确保外植体的新鲜度和清洁度,以减少污染风险并提高成活率。
2. 培养基配制
培养基是组培成功与否的核心因素之一。本标准推荐使用MS基本培养基,并根据实际需求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如6-BA和NAA。例如,在诱导愈伤组织时,通常采用较高浓度的6-BA配合较低浓度的NAA;而在分化阶段,则需降低6-BA浓度同时增加NAA比例。此外,还特别强调了pH值控制在5.8±0.2范围内的重要性,这对于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活动至关重要。
3. 温湿度管理
适宜的环境条件对于针叶天蓝绣球组培苗的成长发育同样不可忽视。标准规定温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4℃±2℃之间,相对湿度则建议维持在75%~85%。过高或过低的温湿度都会影响植物细胞分裂速度及物质交换效率,进而影响整个繁殖过程。
4. 移栽定植
当试管苗长至一定高度后即可进行移栽。此时需要选择疏松透气性强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作为基质。同时,在移植初期还需适当遮阴以防止强光直射造成幼苗灼伤。另外,为了促进根系发育良好,在移栽前可适量施加一些稀薄液肥。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DB23/T 2539—2019》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指导,同时也结合了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这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