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温凉半湿润区玉米机械粒收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储运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温凉半湿润区玉米机械粒收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aize Mechanical Grain Harvest Cultivation in Temperate Semi-Humid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2533—2019《温凉半湿润区玉米机械粒收栽培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玉米机械粒收栽培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解读:
4.1 品种选择
应选用适宜机械粒收的高产、耐密植、抗倒伏、籽粒脱水快的品种。例如,适合该区域的品种有登海605、郑单958等。这些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能够在较高密度下生长良好,并且在收获时能够快速降低籽粒水分含量,便于机械粒收。
4.2 整地质量
要求土壤耕层深厚,结构疏松,无明显坷垃。具体来说,耕层深度应在20cm以上,耕作后的地块应达到“平、松、碎、净”的标准。良好的整地可以为玉米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有利于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同时也有助于机械作业时减少阻力,提高工作效率。
5.1 播种时期
播种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这一时间段内气温逐渐回升,土壤墒情较好,有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适时播种可以确保玉米在整个生育期内获得充足的热量资源,促进其正常发育,从而实现高产稳产的目标。
5.2 播种方式
采用机械精量播种,行距设定为60cm或70cm。每公顷播种量控制在37.5kg~45kg之间,具体依据品种特性及土壤肥力状况确定。这种播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播种效率,还能保证种植密度合理,有利于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增强田间通风透光条件,进而提升光合作用效率。
6.1 施肥原则
遵循平衡施肥原则,根据土壤肥力水平科学配比氮磷钾肥料。推荐施用配方肥作为基肥,追肥则以尿素为主。通常情况下,基肥占总施肥量的70%,追肥占30%。此外,在拔节期还需适当补充磷钾肥,以满足玉米生长后期对养分的需求。
6.2 灌溉管理
灌溉应采取节水灌溉措施,如滴灌或喷灌。特别是在抽雄开花期和乳熟期这两个需水量较大的阶段,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土壤湿度情况,及时补充水分。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可以有效防止因干旱导致的减产现象发生。
7.1 收获时间
机械粒收的最佳收获时间为完熟期后7天左右。此时籽粒含水量降至20%-25%,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大值,品质最佳。过早收获会影响籽粒质量和产量;而过晚收获则可能导致机械损伤增加,影响后续加工利用效果。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田间作物成熟度变化情况,准确把握收获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