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旱田作物秸秆粉碎、集条、机械翻埋还田的技术要求、作业流程及质量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旱田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traw Crushing, Bundling, and Mechanical Plowing Return to Field for Dry Land Crops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2511—2019《旱田作物秸秆粉碎集条机械翻埋还田技术规程》是一项黑龙江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旱田作物秸秆的处理方式,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旱田作物如玉米、大豆等的秸秆粉碎、集条及机械翻埋还田作业。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区域和作物类型,为相关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2. 术语和定义
- 秸秆粉碎:将收获后的作物秸秆通过机械手段破碎成一定长度的小段。
- 集条:将粉碎后的秸秆集中成条状以便于后续处理。
- 机械翻埋还田:利用农业机械将集条后的秸秆埋入土壤中,使其自然分解并增加土壤有机质。
这些术语的定义有助于理解和执行标准中的具体要求。
3. 技术要求
- 秸秆粉碎质量:秸秆应被粉碎至长度不超过10厘米,且分布均匀。这是为了确保秸秆能够快速分解,并且不会影响后续种植。
- 集条宽度与厚度:集条宽度应在30至50厘米之间,厚度控制在10至15厘米左右。这样的尺寸有利于机械化翻埋作业,同时也能保证足够的覆盖面积。
- 翻埋深度:机械翻埋时,秸秆应埋入地下至少20厘米深处。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秸秆暴露在外引起病虫害问题,并促进其腐烂分解。
4. 操作步骤
1. 前期准备:包括检查设备状况、调整工作参数以及清理作业场地。
2. 秸秆收集与粉碎:使用联合收割机或专门的秸秆粉碎机完成秸秆的初步处理。
3. 集条作业:根据地形特点选择合适的行进速度和刀具转速进行集条。
4. 翻埋还田:采用带有深松功能的拖拉机牵引翻埋机实施最终工序。
5. 后期管理:观察土壤湿度变化情况,必要时补充水分以加快秸秆分解过程。
5. 安全注意事项
- 在整个作业过程中需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 确保所有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状态,避免因故障引发事故。
- 注意天气条件对作业的影响,如遇恶劣天气应暂停施工。
通过遵循以上内容,《旱田作物秸秆粉碎集条机械翻埋还田技术规程》能够帮助农民朋友们更高效地完成秸秆处理任务,同时也促进了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