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平作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及储运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区域内平作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生产。
Title:Potato ridge-fre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under mulch drip irrig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585—2019平作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平作条件下马铃薯的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这项标准对于提高马铃薯产量、优化水资源利用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选址与整地
标准中明确指出,选择土壤类型为壤土或沙壤土的地块作为种植区,确保土壤结构良好且排水性能佳。在整地过程中,要求深耕细耙,以达到土壤疏松的目的,并且要施足基肥,通常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3000公斤,同时配合使用磷酸二铵和硫酸钾等化肥。
种薯处理
种薯的选择至关重要,应选用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健康种薯。在播种前7-10天需将种薯置于15℃左右的环境中进行催芽处理,待芽长至0.5-1厘米时即可播种。此外,还建议采用种衣剂对种薯进行包衣处理,以增强抗病能力并促进生长发育。
播种
播种时间一般安排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7℃的时候开始,最适宜的时间段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深度控制在6-8厘米之间,行距保持在60-70厘米,株距则根据品种特性确定,一般为20-30厘米。播种后立即覆盖地膜,确保地膜紧贴地面,不留空隙,这样可以有效保持土壤湿度,促进出苗整齐。
管理措施
# 水分管理
膜下滴灌系统是本规程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优势在于能够精确控制灌溉量,减少水分浪费。灌溉频率和水量需依据土壤墒情、天气状况及马铃薯不同生长期的需求灵活调整。通常情况下,在幼苗期保持土壤湿润即可;进入块茎膨大期后,则需要增加灌溉次数和水量,但避免积水造成烂根现象。
# 施肥管理
除了前期施足底肥外,在整个生育期内还需多次追肥。特别是在开花前后,这是马铃薯吸收养分的关键时期,可适当补充氮磷钾复合肥料。另外,考虑到马铃薯对钙元素的需求较高,必要时可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补充钙肥。
#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巡查田间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及时采取措施。物理方法如设置防虫网、人工捕捉害虫等;化学方法则需谨慎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防止污染环境或影响产品质量。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技术要点,不仅可以大幅度提升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还能实现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发展目标。希望广大农户能够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该标准,共同推动当地特色农产品产业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