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实验用合作小型猪的遗传质量控制要求,包括品种纯度、基因标记、遗传背景等技术指标及检测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实验用合作小型猪的繁育、生产和质量管理。
Title:Experimental Collaborative Mini-Pigs: Genetic Quality Control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实验用合作小型猪遗传质量控制》(DB62/T 4074-2019)是甘肃省地方标准,对实验用合作小型猪的遗传质量控制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下选取其中几个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遗传背景描述
标准要求在第3.1条明确指出实验用合作小型猪的遗传背景应包括品种来源、育种过程及群体规模等信息。这主要是为了确保每只实验动物都有清晰可追溯的遗传谱系,避免因遗传混杂影响实验结果的一致性。例如,对于引进品种需记录其原产地、引入时间和数量;对于本地培育品种则要详细说明选育方法和世代数。
二、遗传标记检测
根据第4.1条规定,至少选择15个具有代表性的微卫星位点作为遗传标记进行检测。这些位点应覆盖全基因组范围,并且每个位点扩增产物长度差异明显便于区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评估个体间亲缘关系以及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水平。同时,还应当建立专门数据库保存所有相关数据以便日后查询使用。
三、近交系数计算
第5.1条强调了近交系数的计算方法:利用PITMAN公式基于上述遗传标记检测结果来估算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而推算整个群体的平均近交程度。当发现某些个体或家族近交系数过高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近交衰退现象发生。通常情况下,建议将群体整体近交系数控制在0.2以下以保证遗传资源丰富度。
四、遗传疾病筛查
标准特别提到在第6章中应对特定遗传性疾病易感基因进行筛查工作。比如针对高血脂症、肥胖症等相关疾病的关联SNP位点开展PCR-RFLP分析或者测序验证。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提前发现潜在健康风险还能为后续研究提供可靠样本基础。
五、繁殖管理规范
最后,在第7部分给出了关于繁殖阶段的一些指导原则。包括合理配对避免近亲交配、定期监测产仔情况并记录各项指标变化趋势等内容。此外还鼓励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优良种公母猪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近亲繁殖概率。
以上就是关于该标准中几项关键内容的具体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相关规定从而保障实验用合作小型猪的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