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中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和粪大肠菌群的荧光检测法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上述指标的快速检测与定量分析。
Title:Determination of Total Coliforms, Escherichia coli and Fecal Coliforms in Water - Fluorescence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SATA 071-2024 水中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和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荧光检测法》中“样品采集与保存”部分为例,探讨新旧版本标准的差异及应用要点。
在TSATA 071-2018版中,对样品采集的要求较为笼统,仅强调使用无菌容器,并未明确具体的采样深度与方式。而新版TSATA 071-2024则进行了详细规定:需从水面下15-20厘米处垂直取样,确保水体表层可能存在的污染物不会混入样本,同时要求采集量不少于100毫升。此外,新版标准还增加了关于采样瓶预处理的内容,即在采样前必须用待测水样冲洗采样瓶至少两次,以减少因容器表面残留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这种变化对于实际操作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湖泊或水库等静止水域中,由于表层水体容易受到阳光直射、空气接触等因素影响,其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可能与深层水体存在差异。因此,严格按照新版标准规定的采样深度执行,可以更准确地反映目标微生物的真实分布情况。同样,在河流等流动水域中,按照指定深度采样也能避免因水流速度不同导致的偏差。另外,通过预处理采样瓶,能够有效降低空白值,提高检测灵敏度。
综上所述,TSATA 071-2024对样品采集细节的完善不仅提升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也为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加规范的操作指导。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遵守这些新增或细化的规定,以确保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