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进口毛燕加工企业的基本要求、厂区环境与厂房设施、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原料验收与储存、加工过程控制、包装与标识、检验管理、产品召回及追溯体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以进口毛燕为原料的加工企业的生产管理。
Title:Cod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roduction in imported raw bird's nest processing enterpri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915-2018《进口毛燕加工企业生产管理规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地方标准,用于规范进口毛燕加工企业的生产活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进口毛燕”、“加工企业”等基本概念。例如,“进口毛燕”是指从国外进口的未经深加工处理的燕窝原料。“加工企业”则是指具备相应资质并从事进口毛燕加工的企业。这些定义为后续条款提供了基础依据,确保各方对相关术语有统一理解。
加工环境要求
标准指出,加工企业的选址应远离污染源,周围环境需保持清洁卫生。厂房设计要符合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不同功能区域应合理布局且相互独立。此外,还强调了加工车间内空气、水质以及设备表面微生物控制的具体指标。这些措施旨在防止外部污染影响产品质量安全。
设备设施与工具管理
对于使用的生产设备、工具及容器等,标准要求必须采用无毒、耐腐蚀材质制造,并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同时,规定了储存条件下的温湿度控制范围,以保证原材料及成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质量稳定。
原料验收与存储
在原料验收环节,企业需要建立严格的检验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感官检查、标签核对等内容。入库后的毛燕应当按照类别分开存放,并做好标识记录工作。另外,还需制定合理的库存周转计划,避免长时间积压造成品质下降。
生产过程控制
此部分涵盖了从初步处理到最终包装的全过程管控要点。比如,在清洗阶段,需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水源;在干燥过程中,则要注意温度与时间参数设置得当;最后在分装时,应采取密封包装方式减少外界因素干扰。
检验检测与追溯体系
为了保障产品可追溯性,标准提出建立完善的检验检测体系。这包括但不限于自检自控能力提升、第三方机构委托检测安排等。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及时隔离处置并向相关部门报告情况。
员工培训与健康管理
针对直接接触食品的操作人员,标准特别强调了岗前培训的重要性,内容涵盖法律法规知识、个人卫生习惯养成等方面。同时,要求每年至少一次健康体检,确保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才能上岗作业。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深入剖析可以看出,《进口毛燕加工企业生产管理规范》不仅涵盖了从源头到终端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要求,而且注重细节把控,力求实现全程可控化操作模式,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