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和甲硝唑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包括样品制备、提取、净化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步骤。本文件适用于肉类、水产品、乳制品和蛋制品等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和甲硝唑残留量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Chloramphenicol and Metronidazole Residues in Animal-derived Foods -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SATA 068-2024《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和甲硝唑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是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一项重要标准。本文将聚焦于该标准中新旧版本在样品前处理方面的差异进行深入分析。
在旧版标准中,样品前处理步骤较为繁琐,包括多次提取、净化等环节,耗时较长且操作复杂。而新版TSATA 068-2024引入了固相萃取(SPE)技术优化了这一过程。具体来说,在样品制备阶段,通过使用C18小柱进行固相萃取,可以有效去除脂肪和其他干扰物质,提高了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和检测灵敏度。
以实际应用为例,当需要检测猪肉中的氯霉素残留时,按照新版标准的操作流程:首先将猪肉样品切碎并均质化;接着加入内标溶液后,用乙腈提取待测物;然后利用C18 SPE柱净化提取液;最后经浓缩干燥后重新溶解用于LC-MS/MS分析。相比传统方法,这种改进不仅减少了有机溶剂用量,还显著缩短了整个样品处理时间至约30分钟,同时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此外,新版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对仪器条件如流动相组成、梯度洗脱程序以及质谱参数设置等方面的细节要求。这些调整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方法的特异性和定量限,使得最终结果更加可靠。
总之,TSATA 068-2024通过对样品前处理技术的革新,在确保检测效果的同时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为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