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恭城鲜柿采用二氧化碳脱涩处理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及操作规范。本文件适用于恭城鲜柿的二氧化碳脱涩处理及相关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arbon Dioxide De-astringency Treatment of Gongcheng Fresh Persimm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940-2019 恭城鲜柿二氧化碳脱涩处理技术规程》是针对恭城鲜柿在采后通过二氧化碳脱涩处理的一项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恭城及周边地区生产的柿子,这些地区的柿子具有典型的涩味特性。标准明确了适用的地理区域和柿子品种,确保了处理方法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 术语和定义:
- 二氧化碳脱涩处理:利用高浓度二氧化碳抑制柿子中的氧化酶活性,从而达到去除涩味的目的。
- 适宜处理温度:通常设定为10℃至15℃之间,这个温度区间能够有效控制果实代谢活动,减少营养损失。
3. 原料要求:采摘时应选择成熟度适中的柿子,避免过熟或未完全成熟的果实。同时,果实表面无明显机械损伤和病虫害,以保证后续处理效果。
4. 处理条件:
- 二氧化碳浓度:一般建议保持在35%-40%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脱涩效果。
- 处理时间:根据不同的品种和环境条件,处理时间可能从几天到一周不等。需要定期监测果实内部的可溶性单宁含量来确定最佳处理时间。
- 湿度管理:相对湿度维持在85%-95%,过高会导致果实腐烂,过低则会影响脱涩效率。
5. 质量检测:处理完成后,需对柿子进行感官评估(如口感、色泽)以及化学指标检测(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确保符合市场销售标准。
6. 包装与贮藏:经过脱涩处理后的柿子应立即进行冷却预冷,并采用透气性良好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储藏温度控制在0℃-2℃范围内,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之间,可以延长保鲜期并保持品质稳定。
以上内容是对DB45/T 1940-2019中关键部分的深入解析,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提高恭城鲜柿的生产加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