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兜兰菌根化育苗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环境条件、管理措施及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兜兰菌根化育苗的生产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Orchid Mycorrhizal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868-2018《兜兰菌根化育苗技术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兜兰属植物的菌根化育苗技术流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标准明确了“菌根化”是指将特定的真菌接种到植物根系上形成共生关系的过程。这种共生关系能够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其抗逆性。在兜兰育苗中,选择适合的共生真菌至关重要。
2. 种质资源管理:标准要求收集并保存不同地理来源的兜兰种质资源,确保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同时,应对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记录其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和繁殖能力等信息。
3. 培养基质的选择与处理:标准指出,培养基质应具有良好的通气性和保水性,并且要经过消毒处理以防止病原微生物感染。推荐使用珍珠岩、蛭石或树皮作为主要成分,并加入适量有机肥来提供养分。
4. 接种方法:在接种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包括控制接种时间和温度条件。通常情况下,在幼苗生长期初期进行接种效果最佳。此外,还需注意保持适宜的湿度环境,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湿度影响真菌定殖。
5. 日常管理措施:包括定期检查植株健康状况,及时清除病叶枯枝;合理安排光照强度与时间,避免强光直射造成叶片灼伤;适时补充水分及营养液,维持稳定的生长环境。
6. 质量控制:为了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标准强调了对整个生产过程实施全程监控的重要性。这包括但不限于记录每次操作的具体参数、监测土壤pH值变化趋势以及评估植株生长速率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介绍可以看出,《兜兰菌根化育苗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种质资源获取到成品上市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还特别突出了科学管理和标准化操作对于提升兜兰栽培效益的关键作用。这对于推动我国兜兰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