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用百合脱毒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脱毒种球生产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以马铃薯病毒为对象的食用百合脱毒种球的生产和应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etoxification of Edible Lil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4068-2019 食用百合脱毒技术规程》是一项关于食用百合脱毒的技术规范,旨在指导和规范食用百合的脱毒处理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甘肃省主要栽培的食用百合品种(如兰州百合)的脱毒技术操作。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范围,强调了其在特定地区及特定品种上的适用性。
2. 术语和定义
- 脱毒苗: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去除或降低植物体内病毒含量后获得的无病毒或低病毒植株。
- 继代培养:将已建立的无菌苗继续在培养基上繁殖的过程。
这些术语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统一的概念基础,有助于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的操作失误。
3. 脱毒技术流程
- 采样与检测: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株作为采样对象,并进行病毒检测。此步骤是确保脱毒效果的前提条件。
- 外植体消毒:采用75%酒精浸泡30秒,再用0.1%升汞溶液处理10分钟的方法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后期培养的成功率。
- 诱导培养: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接种于含有适当浓度激素的培养基中,在温度控制在20±2℃条件下进行诱导培养。适宜的环境条件能够促进愈伤组织形成。
- 继代培养:当愈伤组织分化出芽点时转入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直至形成完整的植株。此阶段需要定期更换培养基以保证营养供应。
4. 种苗质量要求
脱毒苗的质量应达到以下标准:
- 苗高5-8厘米;
- 叶片数不少于4片且颜色鲜绿;
- 根系发达,无病虫害迹象。
这些具体指标为评估脱毒苗是否合格提供了明确依据。
5. 注意事项
在整个脱毒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无菌操作环境,防止污染;同时要密切观察植株生长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以上内容基于DB62/T 4068-2019标准进行了简要概述与重点解读,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