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秸秆还田后小麦播种及播后镇压的技术要求、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小麦机械化播种及播后镇压作业。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ost-sowing Compaction of Wheat after Rice Straw Returning to Fiel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688-2019《水稻秸秆还田小麦播后镇压技术规范》是一项江苏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水稻秸秆还田后的小麦播种及镇压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与质量。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江苏省范围内采用水稻秸秆还田方式种植小麦的农业生产活动。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地域和作物类型,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执行依据。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引用了多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程,如GB/T 21065等,这些文件共同构成了本标准的技术基础。通过引用这些规范性文件,确保了标准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术语和定义
- 水稻秸秆还田:指在水稻收获后,将秸秆直接留在田间,作为肥料的一部分回归土壤的过程。
- 小麦播后镇压:是指在小麦播种之后,利用机械对土壤进行压实处理的操作。
这两个术语是理解整个标准的关键点,它们描述了核心技术和过程,对于正确实施该标准至关重要。
技术要求
# 秸秆处理
1. 留茬高度:水稻收获时留茬高度应控制在15cm以下。这是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并便于后续的秸秆覆盖工作。
2. 秸秆粉碎长度:要求秸秆粉碎后的长度不超过10cm,以利于均匀分布于田间,促进分解。
# 小麦播种
1.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最佳播种期,通常是在秋季,具体日期需结合实际天气情况调整。
2. 播种深度:建议播种深度为3-5cm之间,过深或过浅都会影响种子发芽率。
# 镇压作业
1. 镇压力度:镇压轮的压力设置应在合理范围内,既能保证土壤与根系紧密接触,又不会造成板结现象。
2. 作业速度:推荐的镇压速度为4-6km/h,这样可以确保作业效果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 其他注意事项
- 在进行任何田间作业前,都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 应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因不当操作导致环境污染。
以上是对DB32/T 3688-2019《水稻秸秆还田小麦播后镇压技术规范》部分重要内容的解读。遵循此标准有助于提升农田管理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