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栽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原则、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设施栽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usarium Wilt in Protected Cultivation of Watermel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660-2019《设施栽培西瓜枯萎病防治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设施栽培中西瓜枯萎病的预防和控制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适用于江苏省范围内采用设施栽培方式种植西瓜的地区,对于保障西瓜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详细解读。
标准制定背景与目的
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西瓜种植逐渐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迈进,但随之而来的是病害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西瓜枯萎病,这种病害不仅影响产量,还可能导致绝收。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防治原则
标准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这意味着在日常管理中应注重土壤消毒、合理轮作等基础工作,并辅以化学药剂使用等手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土壤处理
土壤是病原菌的主要来源之一。标准要求对前茬作物收获后的地块进行深翻晒垡,并结合施用有机肥或生物菌肥改善土壤结构。同时提倡采用石灰氮或其他高效消毒剂进行土壤消毒处理,以降低病原基数。
种子处理
种子带菌也是导致枯萎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为此,标准规定了严格的种子处理程序:包括温汤浸种(50℃左右水温浸泡20分钟)、药剂拌种等方法。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杀灭附着于种子表面及内部的病原物,提高幼苗抗病能力。
栽培管理
良好的栽培管理能够增强植株自身免疫力。根据标准建议,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地作为瓜田;实行两年以上轮作制度,避免连作;合理密植,保证通风透光条件;适时灌溉,防止积水造成根系缺氧。
生物防治
近年来,生物防治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标准鼓励使用木霉菌、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来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这类产品不仅环保无残留,而且长期使用还能改良土壤微生态环境。
化学防治
尽管生物防治效果显著,但在某些情况下仍需借助化学药剂进行应急处理。标准列出了几种常用的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并明确了用药剂量和间隔时间,提醒使用者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产生抗药性和环境污染。
监测预警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标准建议定期巡视田间情况,一旦发现疑似症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采集样本送检确认诊断结果。此外,还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信息,提前做好防护准备。
总之,《设施栽培西瓜枯萎病防治技术规程》为从业者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方案,有助于提高西瓜生产效益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希望广大农户能够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本标准内容,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共同促进我国西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