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石窟寺文物三维激光扫描数字化采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采集流程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石窟寺文物的三维激光扫描数字化采集及相关保护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3D Laser Scanning Digital Acquisition of Grotto Temple Cultural Relic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8
国际标准分类号:01.14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1926—2019《石窟寺文物三维激光扫描数字化采集规程》是山西省发布的关于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石窟寺文物的三维激光扫描数字化采集工作,包括数据获取、处理和成果验收等环节。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场景,确保了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有章可循。
2. 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三维激光扫描”是指利用激光测距技术获取目标物体表面三维坐标的过程。准确理解这些术语有助于统一行业内的沟通语言,避免因概念模糊而产生的误解。
3. 仪器设备要求
根据标准要求,所使用的三维激光扫描仪应具备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特点,并且要定期校准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此外还提到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会对扫描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野外作业时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控制外部条件。
4. 现场布设与数据采集
在现场布设阶段,需根据石窟寺的具体情况合理规划扫描站点位置,确保覆盖整个区域不留死角。对于复杂结构部分可以增加额外站点来提高细节表现力。数据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稳定的基准面和平整度,防止因地面不平导致误差积累。
5. 数据处理流程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点云配准、滤波去噪以及建模渲染等多个步骤。其中配准是将不同站点间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模型的关键环节,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如ICP算法来进行精确匹配。滤波则旨在去除噪声点,保留真实有效的信息用于后续分析使用。
6. 质量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最终成果的质量,在整个工作流程中都应当实施严格的质量监控机制。这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检查仪器状态、复核关键参数设置、对比参考点位等方式来验证数据可靠性。
7. 成果提交与验收
完成所有工序后需按照规定格式整理并提交全套文档资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原始记录表、处理报告书及最终成果展示文件等内容。验收时应由专业人员依据既定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只有达到合格标准才能正式交付使用。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石窟寺文物三维激光扫描数字化采集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维护全过程的技术指导,而且特别强调了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性和协调性,为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