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外网)在安全技术方面的要求,包括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及安全管理中心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山西省内各级政府部门建设、运营和管理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外网)的安全技术工作。
Title:Technical Security Specification for Data Sharing and Exchange Platform (Extranet)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s - DB14/T 1938-2019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1938-2019《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外网)安全技术规范》是山西省针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在外网环境下的安全要求制定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根据第5.1条,平台应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确定其安全保护等级,并依据所定等级实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这意味着所有涉及政务信息的数据交换平台都必须首先明确自身的安全需求等级,比如可能达到三级或更高级别的保护要求。这不仅包括了对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加密处理,还涵盖了对访问控制、身份认证以及审计日志等多方面的安全管理。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第5.2条强调了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及销毁阶段的安全保障。具体来说,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采用高强度加密算法如AES-256位加密来确保数据不被非法窃取;对于敏感信息则需额外采取脱敏处理以防止泄露个人隐私。此外,还需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机制和灾难恢复计划,以应对突发事件造成的数据丢失风险。
网络安全防护
第5.3条提出了构建多层次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重要性。这其中包括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等多种安全设备和技术手段。同时要求定期更新系统补丁,关闭不必要的服务端口,限制外部IP地址访问范围等方式减少潜在威胁来源。另外,还需设立专门的安全监控中心,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异常情况,并及时响应处理各类安全事件。
应急响应与灾难恢复
第5.4条明确了应急响应流程和灾难恢复策略。当发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团队进行调查取证,并向相关部门报告。同时要尽快隔离受影响区域,避免事态扩大。在灾难恢复方面,则需要提前制定详细的恢复方案,包括但不限于硬件更换、软件重装、数据恢复等操作步骤,确保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业务运作。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重点条款解读,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总之,《DB14/T 1938-2019》为保障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在外网环境下的安全性提供了全面指导,有助于提高政府部门间的信息互通效率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网络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