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组织的建设原则、组织架构、人员要求、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及作业流程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开展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组织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Guidelines for Ground-based Weather Modification Operations Organiz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组织建设指南》(DB14/T 1911—2019)是山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组织的建设和管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组织架构与人员配置
标准指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组织应设立明确的领导机构和技术团队。领导机构负责决策和协调工作,技术团队则承担具体的技术实施任务。对于人员配置,要求至少配备一名具有气象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技术负责人,并且每个作业点至少有两名经过专业培训的操作员。这确保了作业活动的专业性和安全性。
设备与设施要求
在设备方面,标准强调了对作业设备如高炮、火箭发射架等的定期检查和维护,以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此外,还规定了作业站点需具备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防雷装置、消防器材以及紧急疏散通道。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概率。
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始终是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标准特别提到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作业前的风险评估、作业过程中的实时监控以及作业后的效果评估。同时,还要求制定应急预案,以便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
技术培训与考核
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标准要求所有参与作业的人员都必须接受定期的技术培训,并通过相应的考核才能上岗。培训内容涵盖气象基础知识、操作规程、应急处理等多个方面,目的是让每位工作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所需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行动有序。
监督与评估机制
最后,标准还建立了监督与评估机制,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对各地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这种动态管理模式有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组织建设指南》(DB14/T 1911—2019)中几个重要条文的具体解读。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