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泥企业原燃材料及成品损失核查的术语和定义、核查原则、核查程序、数据采集与计算方法以及报告编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水泥生产企业原燃材料及成品损失的核查与评价。
Title:Verification Method for Loss of Raw Fuel Materials and Finished Products in Cement Enterpri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0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659-2019《水泥企业原燃材料及成品损失核查方法》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水泥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技术规范。该标准规定了水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燃料以及最终产品的损耗进行核查的具体方法,为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供了科学依据。
下面我将选取一些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第3章术语和定义
- 3.1 原材料损耗:指从采购入库到投入生产线前发生的合理损耗量。
- 3.2 燃料损耗:包括运输、储存过程中的自然挥发、散失等造成的减少量。
- 3.3 成品损耗:成品在包装、运输直至交付给客户之前的损耗。
这些术语明确了不同环节中可能出现的损耗类型,为后续的核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第4章核查内容
# 4.1 原材料损耗核查
应记录每种原材料的进货数量、检验结果及实际使用量,并计算出损耗率。对于大宗物料如石灰石、砂岩等,建议采用称重法结合取样分析来确定损耗情况。
# 4.2 燃料损耗核查
需关注煤粉、石油焦等固体燃料在输送、存储期间可能发生的风化、破碎等问题导致的质量下降或物理形态改变所引起的损失。同时也要考虑液体燃料如重油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蒸发损失。
# 4.3 成品损耗核查
成品损耗主要体现在包装阶段由于设备故障、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的产品破损;运输途中由于震动、碰撞等因素引起的质量问题;以及销售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核查时要建立完善的台账制度,定期盘点库存并与账面数据核对一致。
第5章核查程序
标准要求企业制定详细的核查计划,明确责任部门和个人,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监督执行。此外还强调了数据分析的重要性,通过对比历史数据找出异常波动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
第6章报告与记录
所有核查结果均需形成书面报告存档备查,报告内容至少应包含核查日期、对象、方法、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等内容。同时要求保存完整的原始记录,以便日后查阅。
以上是对DB64/T 1659-2019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可以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