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薯病虫普查的技术要求、调查方法和数据处理。本文件适用于红薯病虫害的普查、监测及防控工作。
Title:Sweet Potato Pest and Disease Survey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06/T97—2018《红薯病虫普查技术规范》是贵州省发布的关于红薯病虫害普查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普查范围与对象
- 标准明确规定了普查应覆盖红薯种植的所有区域,包括田间、育苗基地及储藏设施。普查的对象不仅限于常见的病害如黑斑病、根腐病,还包括主要害虫如甘薯天蛾、线虫等。这确保了普查工作的全面性,有助于全面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2. 调查方法
- 在调查方法上,标准推荐采用系统抽样法和随机抽样法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要求每个调查点至少选取10个样本点,每个样本点观察不少于5株植株。这种方法能够提高数据的代表性,减少偶然误差的影响。
3. 病虫害识别
- 对于病害的识别,标准提供了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并附有典型症状的照片作为辅助参考。例如,对于黑斑病,标准指出其典型症状为叶片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色斑点,边缘清晰且逐渐扩大。对于害虫,则强调观察其生活习性和危害表现,如甘薯天蛾幼虫啃食叶片后留下网状痕迹。
4. 记录与报告
- 标准对普查结果的记录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分布区域等信息。同时,要求所有记录需由两名以上技术人员共同确认,并及时上报至当地农业主管部门。这一措施旨在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便于后续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5. 防治建议
- 根据普查结果,标准给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例如,在发现黑斑病初期时,建议立即清除病株并深翻土壤以破坏病原菌的生存环境;而对于甘薯天蛾,则推荐使用生物农药进行喷洒,尽量避免化学药剂的过度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红薯病虫普查技术规范》从普查范围到具体操作细节都进行了细致的规定,为有效开展红薯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