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脱毒红薯品种引种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脱毒红薯品种在贵州省范围内的引种与推广。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roduction of Virus-free Sweet Potato Varie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06/T80—2018《脱毒红薯品种引种技术规范》是贵州省发布的关于脱毒红薯品种引种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引种前准备
1. 选择适宜区域: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及耕作制度,确定适合种植脱毒红薯的区域。标准指出应优先选择无霜期较长、日照充足且排水良好的地块。
二、种苗质量要求
1. 健康状况:种苗需经过专业机构检测确认不携带主要病害病毒如马铃薯Y病毒(PVY)、红薯黑斑病菌等。标准强调了健康种苗对于保证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性。
2. 外观特征:要求种苗茎节分明、叶片完整无损、颜色鲜绿,无机械损伤或病虫害痕迹。
三、栽培管理
1. 栽插密度:推荐每公顷栽插37500-45000株左右,具体数量依据品种特性及土壤肥力调整。合理的密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内的光能利用率,从而增加产量。
2. 水分管理:生长初期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进入块根膨大期后适当减少灌溉频率,避免烂薯现象发生。水分控制直接影响到红薯块根的质量与大小。
四、病虫害防治
1. 预防为主:采用轮作制度避免连作障碍;使用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蚜虫;生物农药替代化学药剂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2. 综合治理: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结合农业、物理、生物等多种手段综合施策,确保及时有效处理问题。
五、收获与储藏
1. 收获时间:一般在秋季气温下降至15℃以下时开始收获,过早收获会影响品质,过晚则可能导致冻害。
2. 储存环境:入库前将红薯晾晒至表皮干燥,堆垛高度不宜超过1米,并定期检查通风情况防止霉变。
以上内容基于DB5206/T80—2018标准中的关键点进行了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脱毒红薯种植工作的相关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