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时空信息智能服务平台的功能建设要求,包括平台架构、数据管理、服务功能、接口规范及安全性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基于时空信息的智能服务平台的设计、开发与实施。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of Intelligent Service Platform for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508-2019《时空信息智能服务平台功能建设规范》是湖北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时空信息智能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界定了“时空信息智能服务平台”的概念,即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集成多种时空数据资源,提供数据存储、管理、分析以及服务发布等功能的信息平台。这一定义明确了平台的核心在于整合多源时空数据,并具备智能化服务能力。
平台架构要求
标准提出平台应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包括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用户界面层。其中数据层需支持多种格式的数据存储与交换;服务层则负责处理业务逻辑,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接口;应用层通过调用服务层的功能实现具体业务需求;用户界面层面向最终用户,提供友好的交互体验。这种分层架构有助于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数据管理
在数据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数据采集、存储、更新和共享机制的重要性。要求平台能够支持矢量数据、栅格数据等多种类型的空间数据存储,并且要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时效性。此外,还规定了数据访问权限管理,保障敏感信息的安全。
功能模块
标准对平台的功能模块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包括:
- 数据查询与检索:支持基于属性、空间位置等条件的数据查询;
- 数据分析:提供统计分析、趋势预测等高级分析工具;
- 可视化展示:利用图表、地图等形式直观展现分析结果;
- 服务发布:通过Web Service等方式对外提供API接口;
- 安全管理: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功能。
这些功能模块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时空信息智能服务平台,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需求。
性能指标
为了保证平台运行效率,标准设定了多项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上限等。例如,对于普通查询操作,要求平均响应时间不超过2秒;当系统承受最大负载时,仍能保持稳定运行。这有助于确保平台在面对大量请求时不会出现卡顿或崩溃现象。
安全保障
安全问题是任何信息系统都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标准特别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保障措施:
- 数据加密传输:所有涉及敏感信息的操作均需采用SSL/TLS协议进行加密;
- 访问控制:根据用户角色分配相应的操作权限;
- 日志记录:完整记录每次登录、操作的历史信息以便审计追踪;
- 备份恢复: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并制定详细的灾难恢复计划。
综上所述,《DB42/T 1508-2019 时空信息智能服务平台功能建设规范》从多个角度出发,为构建高质量的时空信息智能服务平台提供了全面指导。它不仅涵盖了技术层面的具体要求,还充分考虑到了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