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川黔紫薇播种育苗的术语和定义、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技术、苗期管理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川黔紫薇的播种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owing and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Sichuan-Jiangxi Crape Myrtle (Lagerstroemia indica var. faurie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川黔紫薇播种育苗技术规程》(DB43/T 1632-2019)是湖南省地方性技术标准,为川黔紫薇的播种育苗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了其中的关键条款并进行详细解读:
在“种子采集与处理”部分,第5.1条规定“应在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采集成熟果实”。这一时间范围确保了种子的充分成熟,避免因过早采摘导致种子发育不全影响发芽率。同时,第5.2条指出“果实采集后应立即摊晒脱粒”,这一步骤有助于防止种子霉变,保持种子活力。
关于播种环节,第6.1条明确“播种前需对土壤进行深耕细作,深度不低于30厘米”。深耕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根系生长;而细作则有利于种子与土壤接触,提高出苗率。此外,第6.2条提到“播种时覆土厚度控制在2至3厘米之间”,这一厚度既能保证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又不会阻碍幼苗出土。
在苗期管理方面,第7.1条强调“幼苗出土后应及时撤除覆盖物,并进行间苗”,及时撤除覆盖物可避免幼苗徒长,间苗则能保证苗木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供应。第7.2条要求“定苗后要适时追肥”,追肥能够补充苗木生长所需的养分,促进其健壮成长。
以上内容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解读,希望对从事川黔紫薇播种育苗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