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套小麦”生产的气象条件要求,包括温度、降水、光照等关键气象要素及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地区“河套小麦”的种植与生产管理。
Title: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Requirements for Hetao Wheat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河套小麦生产气象条件要求》(DB15/T 1757-2019)是一项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河套地区小麦生产的气象条件要求。以下为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播种期的气象条件要求中,标准指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时即可开始播种。这是因为此时土壤表层温度适宜小麦种子发芽,能够保证出苗整齐且健壮。如果过早播种可能会导致种子在低温环境下腐烂,而过晚则会影响幼苗的生长周期和最终产量。
其次,关于生长期的温度管理,标准强调了积温的重要性。河套地区的小麦生产需要一定的活动积温来确保正常发育。一般而言,从播种到收获期间,累积的有效积温应达到2200℃左右。这一指标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种植计划,并根据当年气候情况调整管理措施以满足作物对热量的需求。
再者,降水也是影响河套小麦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标准建议在整个生育期内,降水量应保持在300毫米以上。这不仅有助于维持土壤湿度,还能够减少灌溉次数,节约水资源。同时,还需注意避免出现连续干旱或极端降雨事件,因为这些都会对小麦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风速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标准提出,在开花授粉阶段,平均风速不宜超过3米/秒。过高的风速可能导致花粉传播困难,从而降低结实率。因此,在此期间应当采取适当保护措施,比如设置防风屏障等。
最后,对于霜冻防御也有明确规定。标准要求在初霜到来之前至少留有两周的时间让小麦完成灌浆过程。一旦发生霜冻灾害,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覆盖保温材料等,尽量减轻损失。
综上所述,《河套小麦生产气象条件要求》(DB15/T 1757-2019)通过对温度、降水、风速以及霜冻等多个方面的细致规定,为提高河套地区小麦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