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欧洲垂枝桦播种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处理、播种技术、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苗木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欧洲垂枝桦的播种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European Weeping Birch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欧洲垂枝桦是一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种,其种子繁育和幼苗培育在林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DB23/T 2497—2019《欧洲垂枝桦播种育苗技术规程》为该树种的育苗提供了标准化的技术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种子采集与处理
根据规程第5.1条,种子采集应在果实成熟期进行。通常情况下,果实颜色由绿转黄或红时即可判断为成熟。采集后的种子需要及时脱粒并晾晒,确保含水量低于10%。此步骤对于保持种子活力至关重要,过高水分可能导致种子发霉或丧失萌发力。
播种前准备
规程第6.2条指出,在播种前应对土壤进行深耕翻土,并施加适量有机肥作为基肥。深耕深度一般要求达到30厘米以上,这样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通气性和保水能力。同时,要对播种床面进行平整处理,保证播种均匀且便于后期管理。
播种方法
按照规程第7.1条的规定,采用条播的方式进行播种较为适宜。行距控制在20至30厘米之间,株距则设定为10至15厘米。播种深度以覆盖种子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两倍为宜。此外,播种后应立即覆土压实,并浇透定根水,以促进种子快速吸水萌发。
苗期管理
规程第8.3条强调了苗期管理的重要性。主要包括定期浇水、除草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特别是在幼苗出土后,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干旱或积水现象发生。当发现杂草滋生时应及时清除,以免与幼苗争夺养分。另外,还要注意观察是否有病虫害迹象,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规定,能够有效提升欧洲垂枝桦的成活率及生长质量,从而实现优质苗木的规模化生产。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这一规程内容,共同推动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