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豆孢囊线虫综合防治的技术要求,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及轮作措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区的孢囊线虫病害防控工作。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Soybean Cyst Nematod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2494—2019《大豆孢囊线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大豆孢囊线虫病害防治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对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病害诊断与监测(5.1)
该部分规定了如何准确识别和监测大豆孢囊线虫病害。强调在大豆生长的不同阶段,通过土壤样品采集、实验室检测以及田间观察相结合的方式确认病害发生情况。特别指出应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分别进行一次全面的土壤检测,以便及时掌握线虫数量变化趋势。
2. 农业防治措施(6.2)
此章节提出了多种有效的农业管理方法来控制病害蔓延。其中包括轮作制度的建立,建议与非寄主作物如禾本科植物至少连续轮作两年以上;合理密植以增强植株抗性;施用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等。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有效减少线虫基数,还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大豆健康生长。
3. 化学防治策略(7.3)
对于化学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标准给出了明确指导。推荐使用高效低毒的杀线虫剂,并且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提醒使用者注意环境保护,避免过量施用造成环境污染。
4. 生物防治应用(8.1)
鼓励采用生物手段对抗大豆孢囊线虫,比如利用拮抗菌或天敌昆虫等自然因素抑制线虫繁殖。这部分还提到可以通过种植抗病品种来构建生态屏障,降低病害风险。
5. 综合防控体系构建(9.2)
最后,本标准提倡建立一套完整的综合防控体系,将上述各项措施有机结合在一起。要求各地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定期评估效果,不断调整优化策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
以上是对DB23/T 2494—2019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