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风暴潮灾害重点防御区划定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工作流程、资料收集与分析、评估方法、划定标准及成果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风暴潮灾害重点防御区的划定工作,为沿海地区的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持。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Designation of Key Defense Areas for Storm Surge Disast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2142-2018《风暴潮灾害重点防御区划定技术导则》是浙江省针对风暴潮灾害防御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重点防御区的划定工作。通过科学合理地划分防御区,可以有效减少风暴潮灾害带来的损失。
防御区划分原则
标准明确了防御区划分应遵循的原则:一是综合考虑地理、地质条件和风暴潮灾害特点;二是确保重点区域得到优先保护;三是便于管理和实施应急措施。
数据收集与处理
在划定过程中需要收集包括地形图、海洋水文资料等在内的多种数据,并要求对这些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根据历史灾情统计分析潜在危险性,然后结合现场调查确定具体的风险等级。
防御区类别划分
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将防御区分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三个级别。不同级别的防御区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技术手段。
防护体系建设要求
对于高风险区,建议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系统并配置必要的抢险救灾物资储备点;中风险区则需加强日常巡查维护工作;而低风险区主要做好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意识即可。
实施效果评价机制
为检验划定工作的有效性,还需定期开展效果评价活动,及时调整优化方案,确保最大限度降低风暴潮灾害的影响。
以上内容基于DB33/T 2142-2018核心条款进行了提炼概括,希望能帮助理解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