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分类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评价报告。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分类评价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of Special Equipment Use Safety Manag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J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2126-2018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分类评价规范》是一项针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的浙江省地方标准。该标准从特种设备分类、安全管理现状分析、风险分级管控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提升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性。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5.1 特种设备分类评价的基本原则
本条款规定了分类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合法性原则要求评价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科学性原则强调采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实用性原则则注重评价结果的实际应用价值。这些原则为整个评价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7.1 安全管理现状调查
在这一环节中,需对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人员配置、设备档案建立情况等进行全面了解。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制度文件应当齐全且具有可操作性,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设备档案应包含完整的出厂资料、安装验收记录以及定期检验报告等内容。此外,还需关注是否存在未登记或超期未检的情况。
9.1 风险分级与评价结果确定
依据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将使用单位分为A、B、C三个级别。其中A级代表风险最低,C级则表示风险最高。具体评判依据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数量、种类复杂程度、历史事故率等因素。对于不同级别的单位,后续监管措施也有所不同,如A级单位可以适当减少检查频次,而C级单位则需要加强现场监察力度。
以上仅为部分内容解析,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具体情况深入研究其他相关条款,确保评价工作准确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