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家蝇蝇蛆资源化处理猪粪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设施设备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家蝇蝇蛆对猪粪进行资源化处理的养殖场及相关单位。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Pig Manure by Housefly Maggot (DB33T 2149-2018)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家蝇蝇蛆资源化处理猪粪技术规范(DB33/T 2149-2018)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生物转化的方式实现猪粪的无害化和资源化。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 家蝇蝇蛆:由家蝇(Musca domestica)幼虫在特定条件下生长发育而成的产物。
- 猪粪:规模化养猪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及其混合物。
处理环境要求
标准指出处理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防逃逸设施以及适当的温度控制条件。这主要是为了确保家蝇的正常生长繁殖,并防止其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例如,规定处理区的温度宜保持在25℃至35℃之间,湿度为60%-80%,这样的环境最有利于家蝇的生长发育。
原料预处理
原料预处理是整个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猪粪需经过初步发酵或堆肥处理,以降低含水量至60%-70%,同时减少有害微生物的数量。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后续处理效率,还能有效控制异味产生。
苍蝇饲养管理
家蝇种群的建立与维护至关重要。标准建议采用封闭式饲养系统,定期更换饲料并清理废弃物,避免因苍蝇过度拥挤而导致疾病传播。此外,还强调了对苍蝇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有效监控,包括卵、幼虫、蛹及成虫期。
蝇蛆收集与加工
当蝇蛆长至适宜大小时应及时收获。收获后的蝇蛆可以作为高蛋白饲料直接使用,或者进一步深加工制成其他产品如鱼粉等。标准特别提到,在此过程中要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最终产品的安全性。
环境保护措施
鉴于家蝇养殖可能带来的潜在环境风险,标准提出了多项环境保护措施。比如要求设置专用污水排放管道,定期检测周边土壤和水体质量,一旦发现超标现象立即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以上就是DB33/T 2149-2018中几个核心部分的解读。这项标准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家蝇蝇蛆资源化处理猪粪的技术框架,有助于促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推动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