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杨梅癌肿病测报调查的技术要求,包括调查时间、调查方法、数据记录与分析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杨梅种植区域的癌肿病监测与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orecasting and Surveying Major Diseases and Pests of Waxberry Part 8: Waxberry Gall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2148.8-2018《杨梅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程 第8部分:杨梅癌肿病》对杨梅癌肿病的监测与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为关键内容解读:
一、病害症状识别
标准中明确指出,杨梅癌肿病主要表现为树干、枝条上出现肿瘤状突起,初期颜色较浅,后期变为深褐色或黑色。当发现杨梅树体出现不规则形瘤状物且质地坚硬时,需高度怀疑该病害。
二、发病规律分析
根据标准规定,此病害在温暖潮湿环境更易发生,特别是6-9月高温多雨季节为发病高峰期。病菌通过伤口侵入植株,因此修剪后的创口处理至关重要。
三、监测调查方法
按照规程要求,应选择代表性果园设置固定观测点,每点不少于10株树。定期检查主干分叉处及侧枝部位,记录发病株数和病情指数。监测频率为每月一次,特殊天气条件下增加巡查次数。
四、防控措施建议
标准提出综合防治策略,包括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抗病能力;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菌源;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必要时选用高效低毒杀菌剂进行喷雾预防。同时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
五、预警指标设定
明确规定当果园内发病株率达到5%以上或者单株病斑面积超过10平方厘米时,即达到预警级别,需要立即采取紧急防控措施。
六、档案建立与信息报送
要求各测报站点建立健全档案制度,详细记录每次调查数据,并按季度向上级部门提交汇总报告,以便掌握全省范围内病害动态变化趋势。
这些条文为有效控制杨梅癌肿病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果农科学管理果园,保障杨梅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