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治理措施、施工要求、验收与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Soil and Water Los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2166-2018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是浙江省地方标准,于2018年发布实施。该标准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规划与设计阶段
标准第4.1条规定:“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应根据区域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这要求在项目初期就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确保规划的针对性和可行性。第4.2条指出:“设计方案需经专家评审并报批后方可实施。”这意味着设计方案必须经过严格审核,确保其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二、施工建设阶段
第5.1条明确要求:“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二次污染。”施工单位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避免因施工活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问题。第5.3条规定:“边坡防护工程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确保稳固可靠。”边坡防护是水土保持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三、监测与维护阶段
第6.1条强调:“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完工后应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土壤侵蚀量、植被覆盖率等指标,以便及时掌握治理效果。第6.2条规定:“定期开展巡查维护工作,发现问题立即整改。”通过日常维护可以延长工程使用寿命,保证长期效益。
四、特别注意点
标准还特别提到对于不同类型的水土流失区域应采用差异化的治理策略。例如,对于坡度较大的山区,应优先考虑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而对于平原地区,则更侧重于农业耕作方式的调整及水利设施的完善。
总之,《DB33/T 2166-2018》从规划到实施再到后期管理都给出了详尽的规定,为实现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实际操作中,各方需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