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规模养殖场非洲猪瘟生物防控的基本要求、人员管理、车辆管理、物资管理、饲料管理、环境控制及疫情报告与处置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规模养殖场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iologic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frican Swine Fever in Large-scale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规模养殖场非洲猪瘟生物防控是保障生猪健康养殖的重要环节,DB4107T 432-2019《规模养殖场非洲猪瘟生物防控技术规范》为养殖场提供了科学有效的防控指导。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场区布局与设施设备。标准要求养殖场应合理规划生产区、生活区和废弃物处理区,并设置必要的隔离带。特别强调了饲料仓库应远离猪舍至少50米以上,且需配备防虫、防鼠设施。这有助于减少外部病原体进入的风险,确保饲料安全。
其次,在人员管理方面,规定所有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包括更换专用工作服和鞋靴,使用消毒池或消毒垫进行脚部消毒。此外,禁止携带任何未经批准的物品进入生产区,特别是猪肉及其制品。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防止人为传播疾病。
再者,关于车辆管理,标准指出运输工具在每次使用前后都必须彻底清洗并消毒。对于外来车辆,除了上述要求外,还需停放在指定区域接受全面检查,并由专人引导至指定位置装卸货物。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因车辆污染带来的风险。
另外,关于废弃物处理,标准明确指出废弃物应当分类收集、定点存放,并定期清理转运。对于病死猪及排泄物等高危废弃物,则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如采用高温高压灭菌法或者焚烧等方式。这样做不仅保护环境,也有利于切断潜在的传播途径。
最后,关于日常监测与应急响应,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巡查制度,定期对猪群健康状况进行观察记录,并及时上报异常情况。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隔离相关区域,同时联系专业机构进行诊断确认,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总之,《规模养殖场非洲猪瘟生物防控技术规范》通过严格的场地规划、细致的人员管控、严谨的车辆管理以及规范的废弃物处理等多个方面的规定,为养殖场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这对于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