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猪屠宰场(厂)防疫监督管理的术语和定义、机构与人员、管理制度、防疫条件、入场查验、屠宰检疫、无害化处理、清洗消毒、档案记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行政区域内生猪屠宰场(厂)的防疫监督管理。
Title: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Swine Slaughterhouses (Factories) - Epidemic Preven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生猪屠宰场(厂)防疫监督管理规范》DB4107T 429-2019 是河南省地方标准,旨在加强生猪屠宰环节的防疫管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入场检验
- 标准要求屠宰场必须对每批入场生猪进行严格的健康检查。这包括查看运输车辆的消毒证明、动物检疫合格证以及观察生猪的精神状态和体表状况。如果发现有病猪或疑似病猪,应立即隔离并上报当地兽医部门。
2. 待宰管理
- 待宰区是防止疫病传播的关键区域。标准规定待宰区应当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消毒,并且要与生产区严格分开。此外,生猪在待宰期间需要持续观察,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处理。
3. 屠宰过程控制
- 屠宰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刀具、器具等设备清洁卫生。同时,在放血、脱毛、开膛等关键步骤都要注意避免污染胴体。对于出现病变组织的部分,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4. 产品出厂前检验
- 出厂前的产品检验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除了常规的质量检测外,还应对产品的包装标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予以审查。只有经过全面检验合格后的产品才能允许出厂销售。
5. 记录与档案管理
- 屠宰场应当建立健全的各项记录制度,包括但不限于生猪来源、数量、检验结果、处理措施等内容。这些资料至少保存两年以上,以便追溯查询。
6. 人员培训
- 对所有参与生猪屠宰工作的员工都必须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特别是涉及到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更要重点强调。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严格管控,《生猪屠宰场(厂)防疫监督管理规范》有效地保障了市场上猪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放心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