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白灵菇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菌种制备、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白灵菇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hite Lingzhi Mushroom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白灵菇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食用菌品种,其生产技术规程对提高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DB4107T 419-2019《白灵菇生产技术规程》是河南省新乡市发布的关于白灵菇栽培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了规程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栽培环境要求
1. 温度:白灵菇的子实体分化温度为5℃至15℃,最适温度为8℃至12℃。在这一温度范围内,菌丝体生长良好,有利于形成优质的子实体。
2. 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5%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影响菌丝的正常生长,导致病害发生或者子实体发育不良。
3. 光照:虽然白灵菇不需要强光直射,但适当的散射光有助于促进子实体的分化和成熟。因此,在栽培过程中要确保有适量的自然光线进入棚内。
二、培养基配方及处理
1. 主料选择:以棉籽壳为主料,辅以玉米芯、木屑等原料。这些材料富含纤维素和木质素,能够满足白灵菇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
2. 配方比例:推荐使用如下配方(按干重计):棉籽壳78%,玉米芯10%,麸皮10%,石膏粉1%,石灰1%。此配方经过实践验证,能有效促进菌丝快速定植并提高产量。
3. 灭菌处理:将配制好的培养料装入塑料袋中后,需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压力达到1.5公斤/平方厘米,时间为12小时以上。这样可以彻底杀死杂菌孢子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保证后续栽培过程的安全性。
三、接种与发菌管理
1. 接种时间:一般选择在秋季进行接种操作,此时气温适宜,有利于菌丝恢复活力并迅速占领培养基。
2. 接种方法:采用层播法,在每层培养料之间均匀撒布一层菌种。每平方米使用量约为1公斤左右。
3. 发菌期间要注意通风换气,避免高温高湿环境造成烧菌现象。同时定期检查培养室内温湿度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控制措施。
四、出菇管理
1. 脱袋催蕾:当菌丝完全覆盖整个培养基表面时即可脱去外包装袋,然后喷洒清水增加周围空气湿度,促使原基形成。
2. 温差刺激:通过白天提高温度至20℃左右,夜晚降低至10℃左右的方法来模拟自然条件下的昼夜温差,从而加速子实体分化进程。
3. 喷雾保湿:在子实体生长阶段要勤于向地面洒水,维持适宜的湿度水平,但要防止直接向菇体喷淋以免引起腐烂。
以上就是DB4107T 419-2019《白灵菇生产技术规程》中一些重要的技术要点解析。遵循这些指导原则可以帮助生产者更好地掌握白灵菇的栽培技巧,实现高效稳定的生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