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胶轮有轨电车(导轨式)交通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的技术要求、方法和质量标准。本文件适用于胶轮有轨电车(导轨式)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
Title: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Specifications for Rubber-Tired Tram (Guided) Transit Systems
中国标准分类号:P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1576-2019《胶轮有轨电车(导轨式)交通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是湖南省地方标准,为胶轮有轨电车的施工和验收提供了技术依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胶轮有轨电车”、“导轨式交通系统”等关键术语的概念。这些定义为后续章节的具体要求奠定了基础,确保各方在讨论时使用一致的语言。
二、基本规定
1. 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2. 施工前需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施工计划、资源配置和技术措施等内容。
3. 对于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应进行试验验证并报批后方可实施。
三、路基工程
1. 路基填筑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压实度不得低于95%。
2. 路基排水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完成,确保雨季期间不会出现积水现象。
3. 在软土地基处理上,推荐采用换填法或强夯法,具体方法的选择需根据地质条件决定。
四、轨道结构
1. 钢轨接头处的平顺性直接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要求相邻两根钢轨之间的高低差不得超过2mm。
2. 固定支座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承载能力,还要兼顾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效应。
3. 扣件系统的安装精度至关重要,螺栓拧紧力矩必须达到设计值且保持均匀一致。
五、车站建筑
1. 站台边缘至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以保证乘客上下车的安全。
2. 候车亭的设计既要满足遮阳避雨的功能需求,又要注重美观性,体现城市特色。
3. 消防设施的配置要遵循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确保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六、信号系统
1. 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是保障行车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功能测试必须严格按照厂家提供的说明书执行。
2. 车载设备与地面设备之间需要保持良好的通信联络,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3. 定期对信号系统进行维护保养,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隐患。
七、环境保护
1.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当集中收集处理,避免污染周边环境。
2. 尽量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在敏感区域作业时采取降噪措施。
3. 注意保护沿线植被,合理安排开挖顺序,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绿化带。
八、竣工验收
1. 工程完工后由建设单位组织相关单位共同参与验收工作,形成书面记录存档备查。
2. 验收内容涵盖但不限于上述各专业领域,重点检查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
3. 若存在不符合项,则需限期整改直至合格为止。
以上就是DB43/T 1576-2019中一些重要条款的具体说明,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或者想要了解更深入的信息,请随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