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猪场非洲猪瘟消毒的基本要求、消毒剂选择、消毒方法及消毒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猪场非洲猪瘟的防控与消毒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sinfection of Swine Farms against African Swine Fever in Henan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04/T 099-2019《猪场非洲猪瘟消毒技术规范》是河南省针对非洲猪瘟防控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
1. 消毒剂种类:标准要求选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等。这些消毒剂能够有效杀灭非洲猪瘟病毒,同时对环境和动物影响较小。
2. 使用浓度:规定了各类消毒剂的具体使用浓度。例如,含氯消毒剂的常用浓度为200-300mg/L,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的常用浓度为0.5%-1%。正确的浓度可以确保消毒效果,避免过高浓度造成环境污染或过低浓度导致消毒失败。
二、消毒操作流程
1. 消毒前准备:在进行消毒之前,需要彻底清除猪舍内的粪便、饲料残渣等有机物。因为有机物会降低消毒剂的效果,所以必须先进行清扫和冲洗。
2. 消毒步骤:首先对地面、墙壁、设备等表面进行全面喷洒消毒;然后对空气进行熏蒸消毒;最后对人员通道、车辆等进行消毒处理。每一步骤都应严格按照规定的顺序执行,以达到最佳消毒效果。
三、消毒频率
1. 日常消毒:要求每天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消毒,特别是在喂食前后以及发现异常情况时要增加消毒次数。
2. 定期大扫除: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大规模清洁和深度消毒工作,包括清洗饮水系统、更换垫料等。
四、废弃物管理
1. 废弃物分类:将废弃物分为可回收利用的和不可回收利用的两类,并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2. 处理方式:对于不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应集中收集后采用高温高压灭菌或者焚烧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而对于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则需经过严格消毒后再投入使用。
五、人员培训与监督
1. 培训内容: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相关知识和技术,提高他们对非洲猪瘟的认识水平及实际操作能力。
2. 监督检查: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并追究责任人的相应责任。
以上就是DB4104/T 099-2019《猪场非洲猪瘟消毒技术规范》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析。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养猪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的发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