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种猪繁育场的场址选择、规划设计、设施设备、引种要求、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环境保护及档案记录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种猪繁育场的建设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wine Breeding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17T 239-2018《种猪繁育场技术要求》是河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种猪繁育场的建设和管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选址与布局
标准指出种猪繁育场应选择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水源充足且无污染的地方。场区布局要合理,分为生产区、生活区和废弃物处理区,各区域之间要有适当的隔离措施。这有助于防止疾病传播,保证种猪健康生长。
2. 设施设备
对于猪舍建设,标准强调要采用科学的设计方案,确保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并配备自动喂料系统、饮水系统以及温控设备。这些设施能够提高饲养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同时为种猪提供舒适的环境。
3. 引种与繁殖
引种时必须从具有资质的种猪场引进,并做好隔离观察工作。繁殖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定期检查母猪健康状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档案记录制度,包括配种时间、分娩日期等信息,以便追溯管理。
4. 饲料与营养
饲料质量直接关系到种猪的生产性能。标准要求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饲料原料,不得添加任何违禁物质。根据不同阶段种猪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日粮配方,保证其获得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5. 疫病防控
疫病防控是种猪繁育场工作的重中之重。标准建议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疫苗接种、消毒灭源、定期检疫等。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隔离治疗,并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
6. 环境保护
种猪繁育场会产生大量粪污,因此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标准提倡采用干清粪工艺或发酵床模式处理废弃物,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通过遵循上述标准条文,可以有效提升种猪繁育场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促进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