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种禽场高致病性禽流感净化的技术要求、监测方法、控制措施及评估标准。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种禽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与净化工作。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Eradication in Poultry Breeding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17T 262-2019《种禽场高致病性禽流感净化技术指南》是河南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种禽场有效防控和净化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关于生物安全措施
标准明确要求种禽场应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包括场区布局、人员管理、车辆消毒等环节。其中特别强调了场区应当实行分区管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设置,并且在场区入口处设立严格的消毒设施。此外,所有进入场区的人员都必须经过淋浴更衣后方可入场,且禁止携带任何可能污染环境的物品。
二、疫苗免疫程序
标准规定种禽场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疫苗免疫计划。通常情况下,雏禽应在出壳后7天内完成初次免疫接种,之后每隔一定时间进行加强免疫。同时,还要求定期监测抗体水平,确保免疫效果达到预期目标。对于新引进的种禽,则需要先隔离观察一段时间后再实施免疫程序。
三、监测与报告制度
为了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种禽场需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这包括日常巡查、采样检测以及异常情况上报等内容。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报告,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工作。
四、废弃物处理
对于产生的废弃物如粪便、垫料等,标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建议采用高温堆肥法或其他无害化处理方法对其进行妥善处置,防止成为病原传播媒介。同时,还需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管理,确保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标准。
五、培训教育
最后,标准还非常重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要求定期组织员工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增强其对疾病预防控制的认识和技术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种禽场的整体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种禽场高致病性禽流感净化技术指南》从多个维度为种禽场提供了全面细致的操作指引,有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健康管理水平,保障动物福利的同时也促进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