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鸽人工孵化的技术要求、孵化前准备、孵化条件控制、孵化过程管理及常见问题处理。本文件适用于鸽的人工孵化生产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ificial Incubation of Pige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04/T 084-2018《鸽人工孵化技术规程》是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旨在规范鸽子的人工孵化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孵化室环境条件
- 标准规定了孵化室内温度应保持在37.5℃±0.5℃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范围内。这样的环境条件可以确保胚胎发育所需的适宜温湿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对胚胎造成不良影响。
2. 种蛋的选择与处理
- 种蛋选择需符合健康标准,无裂纹、无污染。采集后应在30分钟内进行消毒处理,常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10分钟。正确的种蛋处理能够有效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提高孵化成功率。
3. 孵化机的操作与维护
- 孵化机要定期清洁保养,包括清洗蛋架、检查温控系统等。同时,每次使用前必须校准温度计,确保其准确性。良好的设备维护是保证孵化过程顺利进行的基础。
4. 翻蛋与晾蛋
- 在孵化过程中,每隔2小时需翻蛋一次,以促进胚胎均匀受热并防止粘连。此外,在孵化中期(约第10天)开始进行晾蛋,每次持续30分钟,有助于调节胚胎周围的气体交换,促进胚胎健康成长。
5. 出雏管理
- 当雏鸽破壳而出时,应立即移至育雏箱内,保持环境安静且温度适宜(约35℃)。观察新生雏鸽的状态,及时清理残留蛋壳,并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
以上内容涵盖了鸽人工孵化的关键步骤和技术要点,遵循这些规范可以显著提升孵化效率和雏鸽成活率。希望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保障鸽养殖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