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品种抗白粉病鉴定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结果评价及报告。本文件适用于小麦品种抗白粉病的鉴定和评价。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dentification of Wheat Varieties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014-2016小麦品种抗白粉病鉴定技术规范》是陕西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小麦品种抗白粉病的鉴定方法和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内小麦品种抗白粉病能力的室内和田间鉴定。这为陕西省范围内开展小麦品种抗病性评价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
二、术语和定义
1. 白粉病:由白粉菌引起的小麦病害。
2. 抗病性:指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抵抗能力。
这些定义明确了标准所涉及的基本概念,有助于统一认识。
三、室内鉴定
1. 菌种培养:采用标准白粉菌株,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2. 接种方法:将培养好的白粉菌悬液均匀喷洒于小麦叶片表面。
3. 观察记录:接种后定期观察发病情况,记录病情指数。
室内鉴定能快速准确地评估品种的抗病性能,为后续试验提供参考。
四、田间鉴定
1.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三次以上。
2. 接种方式:使用自然传播或人工接种。
3. 病情调查:在关键生育期进行病情调查,计算病情指数。
田间鉴定更接近实际生产条件,能够反映品种在大田环境中的表现。
五、抗病性分级
根据病情指数划分抗病性等级,如高抗、抗病、中感等。这一分级体系为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六、结果报告
鉴定结果应包括试验地点、时间、品种名称、病情指数、抗病性等级等内容。完整的报告有助于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对比分析。
以上是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