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黏虫的监测调查方法和综合防治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范围内黏虫的监测、预警及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Surveying and Integrated Control of Armywor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043-2016《黏虫监测调查与综合防治技术规范》是陕西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黏虫的监测、调查以及综合防治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监测点设置
标准要求在黏虫可能发生区域设置监测点。具体来说,每个县至少应设立3个以上固定监测点,并且这些监测点需要分布在不同类型的农作物种植区。此外,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监测点的数量和位置,以确保能够全面反映黏虫的发生情况。
调查方法
对于成虫的调查,采用的是黑光灯诱捕法。规定每晚7时至次日清晨6时连续观察记录,记录下每次诱捕到的黏虫数量及其性别比例等信息。同时,还需注意观察田间自然状态下黏虫活动的情况。
防治指标
当田间幼虫密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就需要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例如,在玉米上如果发现有超过5头/百株的幼虫存在,则认为达到了防治标准;而对于小麦而言,这个数值则是10头/平方米。
综合防治策略
综合防治强调多种手段相结合,包括农业措施如轮作倒茬、合理密植等;物理机械方法如灯光诱杀、人工捕捉等;生物控制利用天敌昆虫来减少害虫种群数量;化学药剂使用时则需严格按照推荐剂量施用,并注意交替用药以防抗性产生。
注意事项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特别关注天气变化对防治效果的影响。例如降雨可能会冲刷掉喷洒的农药,从而降低其有效性。因此,在雨季来临前或之后几天内不宜安排大规模喷雾作业。
通过遵循上述标准中的各项规定,可以有效提高黏虫防控工作的效率,保护农业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