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陕南地区水稻机械化育秧和插秧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陕南地区水稻机械化育秧和插秧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echanized Rice Seedling Raising and Transplanting in Southern Shaanx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074-2017《陕南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生产技术规范》是由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旨在指导陕南地区水稻种植中机械化育秧与插秧的规范化操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育秧准备
1. 苗床准备
标准要求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且肥力适中的地块作为育秧田。苗床需提前深耕细作,确保土壤疏松,无明显的大土块。同时,苗床应施足底肥,通常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2000公斤左右,并结合翻耕将肥料均匀混入土层。
2.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保证出苗质量和整齐度的关键环节。标准建议采用温汤浸种法或药剂拌种法对稻种进行消毒处理,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此外,还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调整播种期,一般在气温稳定通过12℃时即可开始播种。
插秧作业
1. 机具选择
根据不同田块大小和地形特点合理选用适宜型号的插秧机。对于丘陵地带的小面积田块,推荐使用小型手扶式插秧机;而对于平原地区的连片大田,则可选用大型四轮驱动式高速插秧机。
2. 插秧密度
插秧密度直接影响到后期产量形成。标准规定秧苗行距为30厘米,株距视品种而定,常规品种控制在15厘米左右,杂交品种则适当放宽至18厘米。每穴栽植3-5株苗为宜,确保群体结构合理。
3. 田间管理
插秧后要及时检查插秧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同时要加强田间水分管理,保持浅水层促进返青分蘖。在分蘖盛期适量追施氮肥,促进幼穗分化,提高结实率。
病虫害防治
1. 预测预报
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体系,定期发布预警信息。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2. 综合防治
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的应用,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注意保护天敌资源,维持生态平衡。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技术规范,可以有效提升陕南地区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的质量和效率,为实现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