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木耳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原则、措施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范围内黑木耳栽培过程中的病虫害综合防治。
Title: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 Part 5: Disease and Pest Control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113.5-2017《黑木耳标准综合体 第5部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陕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黑木耳生产中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下为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4.1 预防为主
这一部分强调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合理布局种植区域以及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例如,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且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黑木耳菌种,并确保栽培场地远离污染源。
4.2 综合治理原则
要求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病虫害控制。比如,在物理防控上提倡使用黄板诱杀成虫;化学防治时应优先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生物防治则可利用天敌昆虫或微生物制剂来抑制害虫数量。
5.1 病害防治
针对常见病害如褐斑病、炭疽病等制定了具体应对策略。对于褐斑病,建议在发病初期喷洒波尔多液或其他铜制剂;而炭疽病的防治则需加强通风透光条件并配合使用代森锰锌类药剂。
5.2 虫害防治
明确了对蚜虫、螨类等主要害虫的有效管理措施。当发现蚜虫危害时,可以采取人工捕捉或者释放瓢虫等捕食性天敌的方法加以控制;对于螨类,则需要定期检查耳木表面状况,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施用杀螨剂处理。
6.1 安全用药指南
详细规定了各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及推荐使用剂量,同时提醒使用者注意轮换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此外还特别指出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剧毒农药。
附录A 实验室检测方法
提供了准确鉴定病原菌种类的技术流程,这对于正确诊断病情至关重要。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原体形态特征,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如PCR扩增)进一步确认身份信息。
以上内容仅是对标准部分内容的概括性阐述,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方案,确保既能有效遏制病虫害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