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木耳段木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树种选择与砍伐、菌段制作、养菌管理、出耳管理、采收与加工、病虫害防治及档案记录。本文件适用于以段木为培养基的黑木耳栽培技术指导。
Title:DB61T 1113.3-2017 Black fungus standard complex Part 3: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lack fungus cultivation using log segm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113.3-2017《黑木耳标准综合体 第3部分:黑木耳段木栽培技术规程》是陕西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黑木耳段木栽培的技术要求进行了系统规范。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陕西地区以栎类为主的阔叶树木段为栽培基质的黑木耳生产。标准明确了“段木”指直径5-20cm的原木或半原木,“菌种”指经过筛选培育用于黑木耳栽培的优良菌株。这些术语定义为后续栽培操作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语言基础。
二、栽培环境要求
标准规定栽培地应选择在海拔800-15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0-15℃,相对湿度65%-90%的区域。土壤类型以沙壤土或壤土为佳,pH值5.5-7.5。这种环境条件能够满足黑木耳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和养分需求,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三、段木准备
段木长度以40-60cm为宜,每根重量控制在1.5-3kg。标准要求将段木截成适当长度后,在避风向阳处堆放3-5天进行预处理。这一过程可以有效排除段木中的多余水分,增强其吸水性能,为后续接种创造良好条件。
四、接种技术要点
接种应在无菌环境下进行,采用打孔接种法。标准推荐每根段木打孔数量为30-50个,孔径1.5-2cm,深度1-1.5cm。接种时要确保菌种与段木紧密接触,同时避免损伤段木表皮。接种后的段木需立即移入培养棚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
五、出耳管理措施
当菌丝体完全覆盖段木表面后即可进入出耳阶段。标准建议控制棚内温度15-25℃,空气相对湿度85%-95%,每天通风换气2-3次。同时要注意防止杂菌感染,定期检查并清除病虫害。
六、采收标准
黑木耳达到八分成熟时即可采收。标准指出,此时耳片展开但未完全平展,颜色由深褐色转为浅褐色,耳根部位已木质化。采收时应保留耳根,避免损伤段木表面。
七、病虫害防治
标准强调以预防为主,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进行防控。物理方法包括悬挂诱捕器、设置防虫网等;化学方法限用高效低毒农药;生物方法则提倡使用微生物制剂。
八、档案记录制度
要求建立完整的栽培档案,内容涵盖段木来源、接种日期、管理措施及收获情况等信息。这不仅有助于追溯产品质量,也为改进栽培技术提供了数据支持。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61/T 1113.3-2017标准从环境选择到采收全过程都制定了科学严谨的操作规范,对于提升黑木耳段木栽培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