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设计、生产、施工及质量检验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采用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建筑工程及相关结构的施工与验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olypropylene Fiber Concrete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0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DB2101T 0006—2018)是辽宁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生产和应用。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4.3 原材料质量要求
此部分明确了聚丙烯纤维、水泥、骨料等原材料的质量标准。例如,聚丙烯纤维应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且长度偏差不得超过±5%。水泥需符合GB 175的规定,骨料则需满足JGJ 52的要求。这些规定确保了原材料的基本性能,为后续施工提供了可靠保障。
5.1 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直接影响到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最终性能。本规程建议采用体积法进行配合比设计,并强调水灰比不宜大于0.45。此外,在掺加聚丙烯纤维时,其体积掺量应在0.1%至0.6%之间,具体数值需根据工程需求确定。合理的配合比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和耐久性。
6.2 搅拌工艺
在搅拌过程中,规程指出聚丙烯纤维应最后加入,并且搅拌时间不得少于3分钟。这样可以避免纤维结团现象的发生,保证纤维均匀分散在整个混凝土体系中。同时,还应注意控制搅拌速度,以防止纤维受到过度剪切而影响其物理化学性质。
7.1 施工准备
施工前准备工作至关重要。规程要求施工现场应具备足够的空间来存放各种材料,并且要设立专门的储存区用于存放聚丙烯纤维。另外,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并熟悉操作流程,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高效地进行。
9.1 质量检验
对于成品的质量检验,规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外观检查、密度测定以及抗压强度测试等项目。其中特别提到,每批次产品均需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检测,只有当所有指标均达到标准后方可投入使用。这一步骤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以上是对该规程中部分内容较为详细的解读,希望能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