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BIM建模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模型精细度要求、信息要求及交付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BIM建模及相关工作。
Title:Standard for BIM Modeling of Prefabricated Components in Assembled Buildings DB2101T 0003—2018
中国标准分类号:P46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01T 0003—2018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BIM建模标准是辽宁省发布的关于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的重要规范。以下对其中一些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部分
该部分明确了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等核心概念。例如,“装配式建筑”是指由预制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建筑结构体系。这一定义为后续章节提供了理论基础,确保了标准内容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二、模型创建要求
1. 模型精度等级划分:标准将模型精度分为LOD100至LOD500五个级别,每个级别对应不同的信息深度与细节程度。例如LOD200要求构件具有基本几何形状并标注主要尺寸参数,而LOD400则需包含制造、运输及安装所需的所有信息。
2. 坐标系统统一:规定所有参与方应采用相同坐标系,并且原点位置应设于建筑物中心或某一固定参照点上。这样可以避免因坐标差异导致的数据不一致问题。
三、数据交换格式
推荐使用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作为通用的数据交换格式,以促进不同软件之间的无缝对接。同时强调了对于特定应用场景可能需要扩展属性集的需求,并给出了具体实现方法。
四、质量控制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 定期检查模型完整性与一致性;
- 对于复杂节点部位增加额外审核流程;
- 记录每次修改的历史版本以便追溯。
五、安全管理规定
鉴于BIM模型中包含了大量敏感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必须采取加密措施防止泄露;此外还应建立权限管理体系,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相关资料。
六、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分享成功经验,比如某住宅小区项目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标准实现了工期缩短15%,成本降低8%的良好效果。
以上是对DB2101T 0003—2018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BIM建模标准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项技术来推动我国建筑业向更加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