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苔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种苗选择与培育、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水苔的栽培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phagnum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27/T 083-2018《水苔生产技术规程》是由贵州省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水苔的种植、管理和采收等环节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选址与园地准备
标准指出,水苔生产基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水源充足且无污染的地方。土壤pH值应在4.5至6.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3%。园地在使用前需深耕细作,清除杂草和石块,并施足基肥,通常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200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1000公斤。
种植技术
水苔的种植宜采用分株繁殖法。在春季气温稳定回升时进行种植最为适宜。种植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栽植50至70株。种植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
管理措施
1. 水分管理:水苔生长需要较高的湿度环境,田间持水量应保持在70%-80%。夏季高温时需增加灌溉次数,冬季则减少。
2. 施肥:生长期每月追施一次稀薄液肥,以氮磷钾比例为15:15:15的复合肥为主,每次每亩用量约10公斤。
3.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植株健康状况,发现病虫害及时处理。推荐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等,避免化学农药残留。
采收与加工
水苔的最佳采收时间为每年秋季,此时纤维素含量较高。采收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伤植株。采收后的水苔需晾晒至含水量低于15%,然后打包储存于通风干燥处。
以上内容涵盖了DB5227/T 083-2018标准中的核心部分,希望对从事水苔生产的人员有所帮助。严格按照这些技术要求执行,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