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成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中对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成年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的相关操作。
Title:Oral Care for Adult Patients with Orotracheal Intubation Undergo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CNAS 12-2020《成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标准中,相较于旧版标准(如2014年版本),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值得关注:对口腔护理频率的调整。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临床实践的发展,也反映了对患者安全和舒适度的更高要求。
在2014年版本中,口腔护理的推荐频率为“每6至8小时一次”,这一规定虽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容易被简化为“每班次一次”或“根据护士判断”,导致不同医院、不同科室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而TCNAS 12-2020明确将口腔护理频率调整为“每4至6小时一次”,并强调应结合患者病情、插管时间及口腔状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这一变化的核心在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研究表明,口腔定植菌是VAP的重要病原体来源之一,而频繁的口腔护理可以有效减少细菌定植,降低感染风险。因此,提高护理频次不仅是对标准的更新,更是对循证护理理念的贯彻。
在应用该条文时,护理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评估患者情况: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每4小时进行一次口腔护理,需结合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插管时间及口腔分泌物情况综合判断。
2. 执行规范流程:每次口腔护理应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包括使用无菌器械、选择合适的护理液、避免误吸等,确保操作安全。
3. 记录与反馈:护理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护理时间、内容及患者反应,便于后续评估和改进。
4. 培训与监督: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培训,确保护理人员掌握最新标准,并通过质量监控机制保障执行效果。
总之,TCNAS 12-2020对口腔护理频率的调整,不仅是一项技术性改进,更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理念的体现。护理人员应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科学依据,切实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以提升患者安全与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