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拱棚双膜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范围内马铃薯拱棚双膜栽培生产。
Title:Potato Arch Greenhouse Double Film 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136-2018《马铃薯拱棚双膜栽培技术规范》是陕西省地方标准,为马铃薯在拱棚内采用双膜覆盖方式的种植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文并进行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整地
标准规定:栽培地块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或沙壤土。整地时要深耕细耙,做到土碎地平,施足基肥。
解读:选择合适的地块和良好的土壤条件是获得高产的基础。深耕可以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通气性;细耙能够消除大土块,为马铃薯根系发育创造良好环境。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确保养分全面供应。
二、品种选择
标准要求:选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抗病性强、商品性好的早熟或中早熟品种。
解读: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各异,因此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品种。抗病性强可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降低农药使用量;商品性好则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早熟或中早熟品种生育期短,在有限的生长季节内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三、播种
标准指出:播种前要进行催芽处理,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行距50cm~60cm,株距20cm~25cm,播深8cm~10cm。
解读:催芽处理有助于提高种子活力,促进出苗整齐一致。最佳播种时间应结合当地气温变化确定,既保证幼苗出土后不受低温冻害影响,又能让植株快速进入旺盛生长期。合理的行距和株距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发生,同时便于田间管理操作。
四、田间管理
标准强调:定植后要及时覆盖地膜保温保湿,适时揭膜通风炼苗;生长期间要注意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追肥应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氮磷钾配合施用。
解读:地膜覆盖不仅起到增温保墒作用,还能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揭膜炼苗有助于增强幼苗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水分管理不当会导致烂根或干旱缺水现象,影响产量和品质。追肥时应注意肥料种类搭配及施用量控制,避免过量施肥造成浪费或污染。
五、病虫害防治
标准建议: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采取农业措施、物理方法与化学药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控。
解读:农业措施包括轮作倒茬、清洁田园等;物理方法如设置防虫网、黄板诱杀等;化学药剂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并注意安全间隔期。通过综合施策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保障作物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