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综合防治原则、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设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预防与控制。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Disease in Protected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135-2018设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由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关于设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综合防治的技术规范。该标准适用于陕西省内设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预防和控制。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设施番茄”是指在温室、大棚等保护设施内栽培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一种由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引起的番茄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黄化、卷曲、植株矮小等症状。
二、预防措施
1. 选择抗病品种:选用经过审定的抗病品种是预防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基础。例如,‘中杂9号’、‘保冠1号’等品种具有较好的抗病性。
2. 种子处理:种子处理可以有效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具体方法包括温汤浸种和药剂拌种。温汤浸种要求将种子置于55℃热水中浸泡20分钟,期间要不断搅拌并保持水温;药剂拌种则使用浓度为10%的磷酸三钠溶液浸泡种子20-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播种。
三、田间管理
1. 合理轮作:实行与非茄科作物至少两年以上的轮作制度,避免连作。这有助于打破病原菌的生活周期,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
2. 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体,防止病原菌的积累。同时,对温室大棚内的地面、墙体等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常用的方法有喷洒石灰乳或福尔马林溶液。
3. 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用量,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同时,注意水分管理,避免积水,保持土壤适度湿润。
四、生物防治
1. 利用天敌:释放丽蚜小蜂等天敌昆虫,控制烟粉虱等传毒媒介的数量。丽蚜小蜂是一种专性寄生烟粉虱的天敌,通过寄生烟粉虱的若虫,可以有效地控制烟粉虱的数量,从而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2. 生物制剂:使用植物源或微生物源的生物制剂进行防治。例如,利用苦参碱、印楝素等植物源农药,或者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微生物源制剂,这些生物制剂不仅能够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还对环境友好,不会造成污染。
五、化学防治
1. 药剂选择:选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推荐使用的药剂包括吡虫啉、啶虫脒等杀虫剂,以及宁南霉素、吗胍乙酸铜等抗病毒剂。这些药剂能够有效控制烟粉虱等传毒媒介的数量,并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扩散。
2. 施药方式:采用喷雾、涂抹等多种施药方式。喷雾时要注意均匀覆盖植株的各个部位,特别是叶背面;涂抹则适用于茎秆等局部区域,可以提高药效,减少药剂用量。
六、监测预警
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定期调查田间病情发生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监测内容包括病害的发生程度、传毒媒介的数量变化等。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准确判断病害的发展趋势,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七、培训与宣传
加强技术人员和农户的技术培训,普及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知识。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户了解该病的危害性和防治的重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八、档案记录
建立健全防治工作的档案记录制度,详细记录每次防治的时间、地点、用药种类及剂量等内容。这些记录不仅有助于追溯防治效果,还可以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定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防治技术体系。
综上所述,《DB61/T 1135-2018设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从多个方面提出了系统的防治措施,涵盖了预防、田间管理、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监测预警、培训宣传等多个环节,为设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