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桑黄菌种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桑黄菌种的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
Title:Sanghuang Standard Complex Part 2: Strai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158.2-2018《桑黄标准综合体 第2部分:菌种》是陕西省地方标准,为桑黄菌种的生产、鉴定和应用提供了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范围与定义
标准明确了适用于人工栽培桑黄所使用的菌种。定义了“桑黄菌种”为能产生桑黄子实体的人工培养物。这一定义确保了菌种用于生产符合要求的桑黄产品。
菌种质量要求
1. 纯度:要求菌种无杂菌污染。这是保证桑黄品质的基础,任何杂菌混入都会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 活力:规定菌丝生长速度应达到一定标准。高活力的菌种能够更快适应环境并形成优质子实体。
3. 遗传稳定性:强调菌种在多次传代后仍需保持原有特性。这有助于长期稳定地生产高品质桑黄。
菌种鉴定方法
标准推荐使用形态学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种进行鉴定。形态学观察包括菌落颜色、边缘形状等;分子水平上则通过DNA序列分析来确认物种身份。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方法可能带来的误差。
生产管理
对于菌种生产企业,标准提出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环境控制、操作人员培训以及记录保存等方面的要求。这些措施旨在从源头上保障菌种的质量。
应用指导
最后,标准还给出了关于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菌种的具体建议。比如,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要注意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并定期检测菌种的状态以防止退化。
综上所述,《桑黄标准综合体 第2部分:菌种》不仅为桑黄产业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菌种评价体系,同时也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